时间:2023/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日前,一群辽契丹文化爱好者在登山游览时,在辽都故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祖陵漫岐嘎山南麓发现一处大型遗址,发现疑似辽代契丹祖山“木叶山”。这一发现,从网上传出,立刻引起轰动。

辽上京博物馆馆长、博物馆副研究员、辽金史研究会会员李建奎说,根据内蒙古文物局局长、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曾经发表的论文,以及目前的发现和研究的成果,尤其是目前最为详细的考察,可以确定这里就是辽代契丹祖山“木叶山”。

据史料介绍,“木叶山”既是契丹人的祖山,也是契丹人祭天之所,是辽朝“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因史书对木叶山具体位置记载不详,后人多有歧义,所以至今尚无一致意见。

据原巴林左旗文史委委员池建学介绍,4月25日,他与同事昭日格图、包永全及辽史爱好者王利民老师等七位朋友,利用休息时间来到石房子附近高山踏查。在辽祖陵漫岐嘎山南麓发现一处

大型遗址,因其特殊地理位置,疑似是《辽史》中记载白马寺。如果此处确为白马寺,那么漫岐嘎山就是一直被学者争论不休的契丹祖山“木叶山”。

池建学说,当日上午10时许,他们在漫岐嘎山正南麓的第一道深谷中无意中用相机拍到大面积契丹时期的建筑遗址,大家不顾路途遥远,开始向此处进发,虽然在相机镜头里看着不远,要到实地却要绕过两个山头。在没有道路的山谷中,他们只能顺坡而上,在到处是横竖交叉的野生柞树中,他们小心的用手抬举着树杈慢慢绕行。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脚下,因为树根处满是落叶,分不清是路还是深坑,稍有不慎就会掉到被树叶掩盖的深坑里。在软绵绵铺满落叶的山路上,他们攀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深谷里神秘的遗址处。当他们站在这里近距离一看,遗址规模之大令在场踏查人大为惊叹。

池建学说,此遗址呈倒三角形分布在整个山谷中,自下到上共分为九层,全部是古人垒砌的石墙。最南面也是最下面的第一层,中央还有人工垒砌的石板路;石板路在接近第二层石墙中央时被山洪冲毁,有明显的水冲痕迹;三、四、五层石墙体积大,但不明显,因为全部掩盖在柞树树丛中;六、七层石墙比较明显,正中央也多被洪水毁坏;第八层和第九层石墙极为壮观,它是在整片遗址中面积最大、建筑物最多的地方,两层石墙遗址的正中央都散落着许多辽代残砖碎瓦和瓷器碎片。第九层石墙东西长约余米,宽约20米左右。它是在整片遗址中面积最大、建筑物最多的地方。遗址的每层石墙遗址都散落着许多辽代残砖碎瓦和瓷器碎片,这里该是一处大型寺庙遗址。

池建学说,结合在漫岐嘎山北侧早些年发现的寺庙建筑和它与祖陵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辽史》中相关的记载,此处应是契丹时期的九层台白马寺,因此漫岐嘎山应是被辽史爱好者一直苦苦追寻的“木叶山”。

池建学说,《辽史》中关于“木叶山、九层台、白马寺”(按:当为始祖奇首可汗庙)等相关记载是:1、地理志上京道“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辽史》中的这条记载与漫岐嘎山南和山北发现的两处大型寺庙遗址高度吻合,最具有说服力。2、“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按:当为兴王寺之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按:迁移白石观音像)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3、本纪太宗上:天显五年(公元年)八月丁酉,以大圣皇帝、皇后宴寝之所号日月宫,因建日月碑。丙午,如九层台。”4、本纪圣宗六:“开泰六年(公元年)五月乙卯,祠木叶山、潢河。乙丑,驻跸九层台。”

池建学依据《辽史》记录和在漫岐嘎山南北发现的两处寺庙建筑遗址,对木叶山进行了考证。

他考证说,宋人宋绶(北宋名臣)《虏中风俗》记“天禧四年(年),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宋绶充使,始至木叶山,及还,上《虏中风俗》”。宋绶经中京城到过木叶山。他在《上契丹事》中说“木叶山在中京微(东)北,本阿保机葬处,又为祭天之所”。他还详细记载了中京至木叶山途中各馆驿名称并之间的距离。按辽中京至木叶山所经各个驿馆之间距离的推算,认为辽中京至木叶山当在六百里左右,与薛映所记辽中京至上京的距离六百九十里大致相符,因而断定木叶山就在辽上京附近。

宋人彭汝砺(宋英宗治平二年年乙巳科状元)的《再和子育韵其一》“使者东来说契丹,翠舆却似上京还。绣旗铁甲兵三万,昨夜先朝木叶山。”这首诗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木叶山应在上京附近。即便三万兵马不是实际数字,但朝拜队伍也是规模浩大的。这么大的队伍祭山或祭祖,出行距离不可能太远。

又有资料记载“长泰馆西十里许,有佛寺云舍,云即祖州,亦有祖山,山中有按巴坚(阿保机)庙……”

又根据《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中“葬(其主)阿保机于木叶山”的记载,结合叶隆礼《契丹国志》、宋绶《契丹风俗》中对木叶山相对方位的记述,木叶山应在上京附近。

《辽史》永州词条内载“有木叶山,上建契丹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二圣并八子神像......”。这条信息最具迷惑力,是好多学者越不过的坎。白纸黑字,史书为证,似乎木叶山就在永州无疑。但事实上未必文本记载就与事实相符。且不计较史料记载是否有讹误,至少这条信息能证明木叶山上有祖庙,且这祖庙有两个。这就足够了。赵评春先生断定木叶山就是辽太祖祖陵的所在之山。陈永志先生认为,祖州附近的漫岐嘎山就是木叶山。

池建学说,综合以上信息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木叶山在辽上京附近;2、木叶山是一座具体的山,而不是泛指某一地域或某一山脉;3、木叶山上有两座祖庙,建筑规模为皇家规制,其他庙宇不可越制而建;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葬在木叶山上;5、木叶山是辽代皇室重要祭祀场所。

池建学肯定地说,我与朋友亲临漫岐嘎山踏查,发现巍峨雄伟的大山深处,在茂草密林间有南北两座超大规格寺庙遗址,目测规格非皇家寺庙无可比者,符合史料记载契丹祖庙,现场遗存之丰富,令人震撼,叹为观止。我认为,如果祖州、祖陵所在确已经考证确认无疑,那么,漫岐嘎山一定就是木叶山,确已经考证确认无疑。

据介绍,辽代木叶山及相关辽代遗址专题文章主要有十:

(1)沃保华:通辽文化学者。他论述开鲁黑龙霸名称,起源于辽木叶山行“柴冊仪”搭建‘黑龙殿’的典故。从而确认‘黑龙殿’即开鲁黑龙垻的源称。原文摘录:“金铃岗在哪里?《辽史》一说“筑坛州东”,一说“于城东金铃岗”。一致。金铃岗位于龙化州方向之东,无误。学界一般认为,龙化州就是今天通辽市奈曼旗西孟家段古城,金铃岗即今天开鲁县西南方向的胡家岗、兴龙岗(今称兴隆岗)、黑龙坝、平安村、西安村一线的高岗地区,而木叶山遗址所在的黑龙坝一带恰好是这一区域的中心。西孟家段古城(龙化州)位于东经°47’,北纬43°25’,黑龙坝位于东经°55’,北纬43°32’。经度的数据指明黑龙坝一带位于西孟家段的东面,大方向不错,符合《辽史》记录的“州东”和“城东”的指定方位。”

(2)郑福贵:通辽市某地区中学校长。论述内容简述:现开鲁县他拉干水庫东岸的白沙坨是辽代木叶山,白沙坨是开鲁坤都岭北一处白色沙丘。

(3)郭浩:通辽市文史专员。论述内容简述原文抄录:“年以后,随着辽上京临潢府的营建,契丹右大部的中心逐渐北移到以辽上京临潢府—永州—木叶山为中心,潢土二河汇成辽河的地方,今内蒙古科左中旗、吉林省双辽市为中心的地域。直到年蒙古窝阔台汗令辽王薛阇(dū)西迁,移镇广宁,辽上京临潢府历经年辉煌,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被潢土二河的滚滚浪涛吞淤成漫漫沙丘,将辽上京临潢府古城埋藏在流沙之下”;“辽上京临潢府在辽河上游,木叶山脚下。距离辽代的咸州公里,°相当于唐里,陆路行程在6——7天行程时间。就是今天的内蒙古科左中旗东玛拉沁辽代古城遗址。”;“在潢水西侧有两座城池,南面距离木叶山近的城池是辽上京临潢府,北面的城池是永州。在辽上京临潢府的南面是木叶山(今吉林省双辽市北的勃勃图山),木叶山阻潢土二河汇流成辽河。辽河自秦、汉以来名称从未改变。”

李鹏: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论述内容简述原文摘录:从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两河属性分析,二水合流是两点合流,而非一点合流。西段合流点指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会;“东段合流点”指新开河与西辽河交会。辽代将老哈河与西辽河统称为“土河”;将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并称为“潢河”。认为土河与潢河在东段合流点合流,地点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小瓦房村东南。布日顺城址是辽代的永州,东玛拉沁城址是辽代的王子城,福巨城址是辽代的龙化州,玻璃山是永州的高淀山。吉林省双辽市的大土山,符合与诸河流之间的方位关系;符合与布日顺城址(永州)、东玛拉沁城址(王子城)之间的地理关系;符合与东京、上京和祖州之间的距离关系;符合与“四楼”之间的顺序关系,是木叶山……

(4)贾国晨:北京。论述内容简述:现开鲁大榆树镇中心方圆五公里区域,曾是辽代木叶山址和辽皇冬倷行营。木叶山—上京—中京—木叶山地理定位论证依据:1、《武经总要》记:“一路西北行至上京三百里,南至中京五百一十里”;2、《资治通鉴》卷胡注引《匈奴须知》中云“木叶山西至上京三百里;3、《使辽语录》宋陈襄使辽,自上京返回中京路线……;4、《虏中风俗》记:宋绶在通天馆转行木叶山……采用测量闭合验证:自开鲁大榆树镇(辽木叶山)西北行里至巴林左旗(辽上京),自巴林左旗南行—里至宁城县,自宁城县(辽中京)东北沿土河行里(里是木叶馆址)至开鲁大榆树镇(辽木叶山)。上述三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测量闭合环即:木叶山—上京—中京—木叶山

闭合环验证结论:(a)辽代上京临潢府位于现巴林左旗林东镇址,其位置是准确的;(b)辽代中京大定府位于现宁城县铁匠营子址,其位置是准确的;(c)辽代木叶山位于现内蒙开鲁县大榆树镇址,其位置是准确的。《内蒙开鲁大榆树辽代古迹之探讨》全文由18个章节组成,地理位置定位是18个章节中的一个章节。地理方式定位木叶山章节中共包含有七种定位方式,上述木叶山—上京—中京—木叶山的定位简述,是七种地理定位方式之一。

(5)冯永谦、姜念思:辽宁省考古所。论述内容简述:今西拉木伦河南岸的今赤峰翁牛特旗海拉苏镇的海金山是辽代木叶山的唯一选项。对此,已故的北京大学历史学家刘浦江先生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辽代文献明确记载木叶山应在潢河与土河交汇点附近一带,和永州也相距不远,而海金山东距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达公里之遥,距永州城遗址也有80公里左右,这与辽代文献的记载明显不符,因此海金山为木叶山的说法缺乏说服力,和土潢合汇论说相悖。”

(6)张柏忠:论述内容简述:他认为辽代木叶山是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南面的天山。张柏忠同样认同要在潢河与土河的交汇处寻找木叶山,但在他看来,在辽代前期,潢河和土河还属于黑龙江水系而不是辽河水系,在今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的汇流处是找不到木叶山的,木叶山应地处乌力吉木伦河与哈黑尔河的交汇处,而不是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的交汇点。阿鲁科尔沁的天山曾是辽木叶山。

(7)青格勒:原巴林右旗博物馆副馆长。论述内容简述:木叶山当为巴林左旗辽祖陵东南侧的曼其嘎山在曼其嘎山还发现过青牛寺与白马寺遗址,而青牛白马的传说与木叶山密切相关。

(8)张振军:朝阳县考古所副所长。论述内容简述:他认为木叶山很可能是朝阳县尚志乡境内的云蒙山。他的论据是:《朝阳县志》记载,唐太宗征东撤兵后曾于营州(今朝阳市)驻跸,这期间除犒赏有功人员外,还将一些战亡将士及敌军的遗骨葬于“木叶山”。所以他感觉云蒙山可能就是辽代的“木叶山”。

(9)人不详。论述内容简述:辽代的木叶山在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的医巫闾山中,具体定位在医巫闾山的望海堂至望海堂以南的那部分山脉。

(10)刘凤翥:契丹文字学家。论述内容简述: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上,刘凤翥指出,木叶山是契丹语的音译,义为“大山”,“木叶”即其译音。刘凤翥关于木叶山的论述十分新颖,提出了一个解决木叶山方位悬疑的新思路,避免了众多提法互为干扰、彼此纠缠的研究困局,但由于没有相关的史料支持,特别是缺乏必要的实地考察,故未获学界的普遍支持。

以上论说基本都以两河论说为基础,作者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论点。上述论说至所以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主要根源,是各论证作者对两河的定义和定位存在着不同的认知,这种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两河论说是释解辽代历史重要依据,也是寻觅木叶山遗址不可回避的论证基础。在诸多辽史记载中,有关土潢两河在很多辽史记载中,都能寻找到可参考的记载文字。如果一味的从神话传说或野史中去寻找历史文字依证,只能使所论述的内容更为神话,如果单纯的以现代区域河流分部,去释解历史和叙述两河论说,最终必然走入误区。

目前,契丹祖山的“木叶山”已经引起辽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引发了许多思考和争论,关于契丹祖山的“木叶山”的最后确认和专家考证,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中。

来源:赤峰日报社李富

编辑:乌伊罕、任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aozx.com/slsly/12765.html
------分隔线----------------------------